【侨报网讯】一到5月,不少妈妈就开始为孩子的暑期安排“焦虑”了——急着寻找各种暑期夏令营。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各个国家、各种类型夏令营,很多人无从下手。一位父亲在了解了不少形形色色的国际学校后,又采访了一个周游过100多个国家的环球旅行家朋友——“十多年来,她每年寒暑假都带着两个女儿去世界各地的夏令营,深谙择营时的各种玄机和技巧。”
《北京青年报》9日报道,如今的夏令营,就像曾经风靡的奥数班一样,成为一种潮流。似乎不带孩子去夏令营,就不是合格的父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五花八门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各种游学、插班项目应接不暇,让对夏令营一知半解的家长更加迷茫,也令一部分家长花了大钱却踩了坑。
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条:首先是信息不对称。虽然主流的夏令营都有官网,但要做到营地产品信息对消费者完全透明公开,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其次是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当模糊。营地教育迅猛发展,营地种类和可选择性比过去丰富了太多。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个没有明确准入门槛的行业,很多时候显得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家长很容易因为各种过度营销而非理智地选择夏令营,一不小心就成了小白鼠。
很多妈妈看到不少中介机构打出“沉浸式英语会话环境”“体验美式教育”等标语,再看朋友圈中别人晒出孩子跟国际友人的高大上合影,咬咬牙一跺脚,花几万元(人民币,下同)给孩子报了名。而事实上,孩子来了趟美国,“游”大于“学”,连拉斯维加斯赌场都玩了一趟,实际参与课程的时间可能海不到24小时。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游学,往往流于“只游不学”。很多家长省吃俭用花几万元送孩子参加所谓的“精英夏令营”,除了很短的上课时间外,剩下每天都是参观斯坦福、伯克利、UCLA、金门大桥、星光大道、硅谷公司这些全部免费的项目。换而言之:花了三四万元,只是在热门景点前照照相、参观免费的景点、和外国小朋友交个朋友……
不光是欧美夏令营如此,现在大热的泰国夏令营其实也有类似现象。譬如中国人最热捧的清迈,有些夏令营无非就是带孩子到网红景点、户外的动植物园走一圈,和游学真的关系不大。因为有了“游学夏令营”这个概念的包装,夏令营的价格通常是跟团游的2倍以上。这样虚高的价格,更助长了海外游学这个市场的野蛮生长。
所以,在报名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才能甄别出究竟是走马观花看景点,还是独一无二的深度浸入和体验。比如,一位在伦敦某名牌大学当大学教师的华人和朋友组织的夏令营,可以带孩子进入他的办公室、看一个华人老师是如何备课、如何给来自全球的大学生授课、如何做自动化研发的高精尖实验……这些体验独一无二,和其它蜻蜓点水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有些夏令营号称“插班上课美国学校”,可再仔细思考一下,一个班突然安排10来个中国学生,哪个正规学校会同意?而且,插班的学校多数都是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暑假是不上课的,那美国学生是哪里来的呢?很多其实是游学机构和学校一起合作,“返聘”美国学生来陪中国学生上课,再给予美国学生一定的奖励。号称有美国学生参加的戏剧夏令营、STEM营有不少是这个模式。
寒假倒是最好的插班时机,因为美国的寒假和中国的寒假错开了。也就是说,中国放寒假的时候,美国学校是正常上课的,这样会有机会真正体会到美国的课堂。
对一些挂着名校头衔的插班夏令营,也一定多个心眼。有时,那些打着名校招牌的夏令营,如哈佛、斯坦福,其实只是租用哈佛、斯坦福的教室,教师和这些大学一点关系也没有——教室是借的,教师是美国人,学生则几乎都是中国来的。
那些美国老师往往也是被“调包”的——本校的全职老师,会在夏天留下来继续上课的很少,大多数教师暑假都带自己孩子旅游去了。那夏令营的教师从何而来?有的学校是自己的团队运营招聘夏令营的教师,由本校教师和夏令营教师一起合作。暑期兼职的夏令营教师大多比较年轻有活力,很多还是教育系的在校大学生。
美国老牌机构环识收购中国夏令营机构,中国游学市场竞争加剧
界面新闻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游学成了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选择,中国的境外游学行业进入了迅速发展期,成为了机构争相竞逐的“蓝海”。
近日,美国最大的提供国际游学、留学、精选夏令营活动和课程的公司环识(Worldstrides)宣布,已收购中国的一家美式专业夏令营机构“常春藤夏令营”,欲在中国游学市场拓展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常春藤夏令营于2013年落地中国,以纯美式夏令营为主营业务。据官方介绍,常春藤夏令营的导师来自于常春藤盟校及全球顶尖大学,项目课程包含STEM、艺术和体育类课程等。
环识成立于1967年,为中学生提供到华盛顿的游学项目,如今每年为全球40多万学生提供教育旅行服务,与全球100多个国家5000多所K12学校与大学创建合作。
海外企业对中国公司的收购在教育领域并不多见,环识首席执行官兼总裁Bob Gogel对界面教育表示,中国市场广阔的市场前景是环识启动收购的主因。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4年以来我国的境外游学人数和收入均呈快速增长。其中境外游学人数从35万人次增长至85万人次,境外游学收入从120亿元增长至273亿元,未来还会继续扩大。
“就人口基数而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甚至祖父母也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买单。”Bob Gogel提到。
虽然中国的国际游学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对于欧美等地已经成熟的游学市场,中国游学尤其是境外游学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游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游学项目因为“安全隐患” “性价比低”“游而不学”“等问题受到诟病。
常春藤夏令营创始人Peter Winn在中国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曾担任EF英孚教育中国区成人英语事业部总裁,又在此后参与过启德对明杰教育的收购。他认为中国游学市场所遇到的问题是行业必经的阶段,但市场最终会为行业“洗牌”。
Peter Winn举例称,在十几年前成人英语培训也遭遇过目前中国游学市场现在经历的现象——准入门槛低,行业乱象多。“但是在经历了十几年但发展后,成人英语教育已经形成了头部集团,游学机构也在经历这个阶段,只有注重质量的公司能留下来。” Peter Winn说。
国家政策引导下,游学行业的飞速发展趋势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除了新东方、英孚等传统的知名教育机构,研学旅行市场也涌现出了一批以研学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如世纪明德、行动者、乐旅股份、中凯国际、启行营地教育等。其中世纪明德、乐旅股份、中凯国际已在新三板挂牌。
面对可能来自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Bob表示环识的优势在于深耕美国,拥有更丰富的国际资源。目前,环识与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世界高校创建了长期合作。
“中国的企业或许拥有更多的本地资源,但在国外市场的运营或前瞻度等上远不如我们,毕竟我们在美国有50年的经验。”Bob Gogel表示。但他同时也提到,环识与中国的游学企业并非只竞争关系,他也希望未来能与中国的游学企业有更多合作。
对于环识在中国市场的未来,Bob表示除了让中国的孩子走出国门,环识还致力于开发中国本地的游学资源,让更多的国际学生来中国体验传统文化和不同的学习方式。据Bob介绍,目前每年大约有上千人通过环识的游学项目来到中国,而在未来的5年内,环识计划将超过5万名国际学生带到中国。
“现在有很多美国学生也喜欢讲中文,让他们来中国游学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Bob说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