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两三年后,HTC 的名字又一次和三星、Facebook 等巨头并列出现。只是这次 HTC 吸引外界注意的不是手机。
每年 2 月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展会。这一次 HTC 展区前排的队伍拐了两折,每个人都得排上一个多小时才能进去。
没多少人来看 HTC 的手机,排队都是为了体验它的虚拟现实头盔 HTC Vive Pre。
HTC 自己也将过半展区分给了 Vive。乘扶梯一进入 7 号展厅,你就能看到 HTC 两个展区被过道隔开。一侧是 HTC Vive 体验区,另一侧除了两排已经不太新的 HTC 手机外,还被塞进两个 HTC Vive 游戏体验区。
戴上头盔,经过简单的调试,我进入了一个维修铺一样的地方。目之所及完全是虚拟的画面,周围的工作人员、电脑已经消失。
跟着系统的提示,我抬手打开了身后的铁门。和一般对着电视用手柄和鼠标玩的游戏不一样。在 Vive 的世界里你得抬手伸向眼前的物体,追踪手臂位置的是你握在掌中的两个摇杆——和 Wii 有点相似。
铁门打开后,蓝眼睛的 P-body 机器人径直朝我走来。我不是《传送门 2》的玩家,毫无心理建设。而这个巨型眼球又充满质感,吓得我倒退了两步。
2160 x 1200 像素屏幕还是能让习惯了视网膜屏幕的眼睛察觉到像素颗粒。当你走近体验间的墙面时,蓝色网格会浮现出来,提醒你不要撞上去。这些都在提醒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但当你看不到“屏幕”的边缘,视角随头部转动而动、每迈出一步都对应着游戏中的步伐。这样的体验平日里对着屏幕,用摇杆和鼠标走动完全不是一种感觉。简单说,HTC Vive 已经足够让你感觉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演示最后,整座房间的四面逐渐坍塌、四周都是深不见底的钢筋结构,脚底最后一点地方也即将瓦解时,我还是屏住了呼吸、手上全是冷汗。
另一位参与体验的科技新闻网站 The Verge 记者 Vlad Savov 之后写道:“我正式成为了 Vive 的脑残粉。”
这正是 HTC 想要的效果,也是它的最后一搏。
从 2012 年开始,HTC 手机业务的市场份额就开始极速下滑。现在已经不能用百分比统计它的份额。而它今天的市值也比 4 年前缩水 96.5%,只有 6.12 亿美元(约合 40 亿人民币)。
虚拟现实是 HTC 找到的新机会,它始于 2014 年年中。
那年三月推出的 HTC One M8 是 HTC 最后一个真正在设计的手机:全金属机身、虚拟 Home 键、双摄像头、和屏幕互动的 Dot View 手机壳。但它没能扭转 HTC 手机的下滑趋势。
M8 发布后一个月,2008 年以来主导 HTC 手机设计的 Scott Croyle 也离开了 HTC。而此后,HTC 的重心明显转向了虚拟现实。
2015 年年初的 MWC 发布会上,新手机 HTC One M9 几乎没有任何突破,但到场媒体、分析师还是举起了手机和相机拍照——对着屏幕上的 Vive 虚拟现实头盔。
发布会上,主导研发了运动相机 Re 的 HTC 全球互联产品主管 Jeffrey Gattis 在现场介绍了这款造型有点类似攻壳机动队的新产品。
2015 年 6 月,HTC 发布 2015 年第二季度财报,整间公司就剩下 15 亿美元(98 亿人民币)流动资金,而且每季度还要亏损 1.5 亿美元(9.8 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3 月份在台上介绍 HTC Vive 的那位产品主管 Gattis 被连硅谷创业公司 Magic Leap 挖走。后者做 AR 技术,连产品都没公布就拿到十多亿美元投资,代表着未来。
为了维持运作,HTC 8 月宣布全球裁员 15%,包括相当一部分工程师。12 月,HTC 卖了台湾桃园的办公大楼和土地所有权,作价 60.6 亿元新台币(约 12 亿元人民币)。
接近一年时间里,曾经搞过机海战术的 HTC 再也没有发布一款手机。显然,省下来的钱主要都流入了新业务 Vive。
“前所未有的!”,科技博客 Engadget 作者 Nicole Lee 在 HTC Vive 发布 1 个月后体验到了真机。这是她的感受。第一代 HTC Vive 当时还没有手柄,但这并不影响 Lighthouse 追踪肢体动作。
HTC Vive 有两块 OLED 屏幕,单个分辨率为 1080 x 1200。屏幕经过镜面投射出一个弧形的、覆盖你全部视角的画面。
戴上以后,你的两只眼睛将会看到有略微差异的画面,这就形成了 3D 效果。
头盔正面底部还有一个红外摄像头。使用时屋内需要安装一对室内激光测距装置配合追踪你的身体动作。
不管是 VR 游戏,还是影片,为了保证高分辨和帧率,文件往往占有内存大,对主机的处理器和显卡性能要求高。运行内存至少为 4G,芯片需要英特尔酷睿 i5 ,显卡也得是英伟达 GTX 970。
所有这些只是让 Vive 接收到的画面看上去真实,但画面本身需要由一台高性能个人电脑和上面的软件生成。
为了拉拢软件和游戏的开发商,HTC 找的第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是 Valve。这个创作了《半条命》系列和《传送门》系列的游戏公司还拥有 Steam——今天 PC 游戏的主要销售平台。
Valve 很早就开始准备将平台上的游戏接入虚拟现实,推出了 Steam VR。而它最初的合作伙伴是 Oculus,目前最热的虚拟显示设备公司。
Steam 是一个完全针对狂热游戏玩家的平台,而 Facebook 不但有自己的游戏平台,而且上面全都是让你玩着玩着就掏点钱买道具的小游戏。Valve 并不把那些作品当做游戏。双方的合作就此暂停,直到 3 个月前才恢复。
这时,HTC 带着做出了不太一样的原型机找了过去。双方合作的第一步是做一些样板游戏告诉其它游戏开发者,HTC 能做到什么。
《半条命》的编剧 Chet Faliszek 向《好奇心日报》解释了双方的分工:“Valve 的工程师负责写游戏,而 HTC 主要管这个游戏在 VR 设备上怎么实现动作交互。”
双方的合作还包括,虚拟现实开发工具的合作。HTC 虚拟现实新技术部门副总裁鲍永哲回忆说,“HTC 的虚拟现实开发部门每个月都有 2 到 4 位工程师轮着飞到西雅图去学习。”
加入虚拟现实计划之前,鲍永哲负责 HTC 所有 Android 设备的软件,参与了全球第一部 Android 智能手机 HTC G1(Dream)的研发。
彼时,HTC 的主要业务还是生产 Windows Mobile 手机,和微软有密切合作。
做 Android 在今天来看可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但当时市面上还有许多相互竞争的操作系统。和 Google 合作意味着与微软交恶。
但 HTC 赌对了。今天的 Vive 是 HTC 的另一次赌博。手机业务虽然在下滑,但裁员、降价还是能维持几年公司运作。
而虚拟现实还在起步阶段,如果它没有像 Android 一样快速崛起,我们所熟悉的那个 HTC 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2014 年 7 月,由于中国倒卖工程机情况严重,Oculus 宣布停止向中国发售第二代 Oculus Rift 开发者套件 DK2。更新版本的就更是想都不要想。
这样一来,想在中国开发基于 Oculus 的虚拟显示设备变得相当麻烦。本身在大陆设有办公室的 HTC 将这里作为重点市场。
2015 年 12 月,HTC 在北京办了一场开发者大会。在此之前 HTC 已经和三个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 Demo 演示。鲍永哲自己会在最终版本出来后亲自测试至少两次。
无忧我房是 HTC Vive 在中国的首批合作伙伴。它的首席 VR 工程师林江宇告诉《好奇心日报》说,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分辨率、帧数和稳定性。
他说 HTC 特别看重的一点是体验期间不能让人出现眩晕感,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廉价 VR 头盔所做不到的。
无忧我房的虚拟样板间项目已经开始商用。它们打算让地产商用虚拟样板间取代实体样板间。
好的实体样板间每平米的成本可能会达到 6000 元。而无忧我房的所有样板间都是根据建筑图制作的 3D 画面,从而节省卖房子的成本。
3 月 1 日,这家地产公司内部孵化的创业项目作为 HTC 早期的合作伙伴,买到了 30 台 Vive Pre,打算通过 600 元每平米的虚拟样本间设计服务,打包卖给地产商。
虚拟现实用作商用已经有一些例子。今年 1 月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全球消费电子展上,利用 HTC Vive 展现自己产品的公司有十余家,包括英特尔、达索、戴尔、奥迪等等。
当中大部分都将 VR 作为营销技术。比如一个卖智能床垫的公司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过独木桥的游戏,称过桥时的紧张体验和缺乏睡眠时相当,以此吸引用户。
也有一家公司将 Vive 接上健身房用的自行车,让人感受骑着飞马运动的体验,它的产品将随 HTC Vive 一并卖给客户。
鲍永哲告诉《好奇心日报》,自己 2016 年这一整年,最主要的工作是保证这些 Demo 演示的稳定性。“不能说一个 Demo 在北美展示 2 个月,HTC 要不停地派人过去调适。”
今年 1 月,售价 599 美元的 Oculus Rift 开始预订,它的销售页面在上线第一分钟便被挤爆。
3 月 1 日,HTC Vive Pre 消费者版本开始预订后 1 天时间里,也卖出了 1.5 万台。
Oculus 的母公司是 Facebook。而做廉价 VR 眼镜盒子的 Google 也将总计超过 200 万盒子送到用户手上。
与此同时,苹果筹建虚拟现实部门的消息越来越多。微软卖 3000 美元的 Hololens 也开始预订了。
除了亚马逊,来自美国的科技巨头全都投入到了虚拟现实当中。Google Glass 最火的之后,也只有 Google 一家在做而已。
行业内看好虚拟现实、投入进来的人非常多,除了这些为未来做准备的巨头。创业公司、投资人、芯片厂商也都参与进来。
不过除了看好新技术,每个参与者也都有些现实的理由。
随着智能手机彻底普及,应用商店内竞争白热化。推出新应用、新服务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虚拟现实如果真火起来,将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市场,而在这样一个从零开始的市场,公司规模的影响要小得多——就像 2008 年写一个简单的 iPhone 游戏就能赚上百万美元的个人开发者。
同样这也是投资机构的机会,不论从内容、视频、硬件,都有可能产生类似下一个 Facebook 一样的机会。这比投资外卖公司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竞争看起来有吸引力多了。
至于英伟达和英特尔这样的硬件公司,也终于有了一个让人买新硬件的理由。英伟达说目前支持虚拟现实的 PC 机只有不到 1%。2010 年以来出货量连年下滑的 PC,也许还有一个新的增长机会。
不过当所有人都有着利益上的驱动期待虚拟现实能成真的时候,他们对于市场未来的判断就很值得怀疑了。毕竟,人更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已经有人开始泼冷水。
关注科技业 29 年的《纽约时报》记者、普利策奖作家 John Markoff 也对《好奇心日报》表示,“每年都有人在问这是不是虚拟现实元年。但我可以这么说,至少需要十年或者更久,才能让虚拟现实降价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Oculus 的创始人 Palmer Luckey 称虚拟现实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那是 10 年后的事。
Oculus 不太着急,Facebook 可以靠广告收入养着它。但已经卖了总部的 HTC 呢?
接下来就看大众市场对这些新产品的反馈了。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