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社论:从“小龙虾学院”看中国职业人才战略

时间 :2023-02-13 作者 : 来源: 浏览 : 分类 :网络资讯
中国未来的人才战略蓝图中,必须从偏重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转型到到兼顾实用型人才培养。

【侨报3月12日社论】借助中国“两会”上对职业教育的热议,中国湖北潜江市的“小龙虾学院”再次成为网红,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该学院的在校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一空”,证明这一所网红学校不是“闹着玩儿的”。

食客在江苏高邮湖龙虾美食节上品尝小龙虾

中国人才市场的现状,一边是劳动者直呼就业难,一边是用工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不断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坊间戏言“硕士博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成为拥有近9亿人劳动年龄人口的真实写照。而“小龙虾学院”的成绩或许可以给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办学方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首先,职业教育应立足本土实际,契合市场需求。产业上讲,小龙虾是潜江的一大特色,而食用小龙虾则已经成为中国各地人士的爱好,学校立足小龙虾特色进行教学,避免闭门造车浪费教育资源。职业教育需要高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衔接,灵活机动地确定培养方向,培养适应本地各行业生产、服务一线的各类人才。

其次,培养方向上必须下沉、细分,当前中国的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大多还遵循着通识教育的模式,重视专升本追学历,而忽视了培养产业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初衷。教育的目标理应包括培养科学家、工程师,但也不能忽视技术员、一线技工,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构成完整的国家人才战略。实用型人才理应享受到“月薪过万”的薪酬体系。

最后,全社会真正重视、尊重职业教育。从“小龙虾学院”引发的舆情来看,更多人表示了支持与赞赏。“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的不断涌现,相信更多中国青年能够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是时候摒弃那种高职生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了。中国人才市场反复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与近来舆论热传的“宁当快递员不进工厂”的现象,与上述鄙视职业工作的观念不无关联。

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作用,即“谋个性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当前中国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急需能干活的高质量人才之际,是时候让职业教育真正回归“职业”教育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期间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职业教育从过去的“改善民生”部分抽离出来,“置顶”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大篇幅部署,也凸显了在中国执政当局的考量中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变化。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民生问题,不仅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是成为国家人才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预料接下来会陆续有更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经验或许可资借鉴,该国发达的职业教育甚至被认为是奠定“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教育模式上采取了“双轨职业教育”形式,企业主导或者是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双轨毕业后皆可取得专业证照、毕业即就业。职业就业占德国就业人口2/3。

中国未来的人才战略蓝图中,必须从偏重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转型到到兼顾实用型人才培养。当职业院校的学生从谋取“饭碗”转向追逐梦想,方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5G等新一代技术引领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完)